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台安县人民政府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台安县人民政府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7-12-05 14:35来源:县政务公开办公室作者:林芳点击:

    ——2007年12月5日在台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陈守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基本回顾及2007年工作完成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政府工作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战略机遇,以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台安,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6亿元,比2002年增长107.7%,年均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1.7%,年均增长16.2%。全口径税收完成2.01亿元,比2002年增长125.7%,年均增长17.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比2002年增长257.1%,年均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1.3亿元,比2002年增长93.6%,年均增长14.1%。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44个县(市)位次前移6位,由2005年的20位前移到14位。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200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村达10个以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亿元,年均增长10%。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五年累计安置就业3.5万人次,为贫困户、“三老”修建房屋1049户,救助贫困人口13.4万人次,贫困学生3200人。

    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发展壮大了华油石化有限公司、博达化工厂、金山钢构彩板有限公司、仁泰食品集团、博发造纸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规划建设了县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亿元,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实现了“五通一平”。五年累计新上工业项目46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9家,广东威华、山东六和、大连盛益、天河重工、抚顺信德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台安,化工、矿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配套、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针织服装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五年累计实现粮食总产量42亿斤,特别是2006年、2007年粮食产量连续突破9亿斤大关,创历史新高。做大做强了辽宁仁泰食品集团、鞍山聚源谷物有限公司、辽宁华首原种猪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了鞍山六和食品有限公司、辽宁嘉福甜叶菊制糖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投资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92家。全力打造畜禽大县,生猪、肉牛、肉蛋鸡年饲养量分别为110万头、20万头、4500万只,标准化牧业小区170个。实施了鞍羊路设施农业产业带开发工程,全县设施农业面积13万亩,特色经济专业村60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4500万元完成了绕阳河整治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精品渔业面积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植树造林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7%。

    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围绕“开发新型富民产业、打造新型村屯环境、建设新型基层组织、培育新型现代农民、构建新型保障体系、创建新型平安网络”的“六新”目标,以“四进家庭”、“四清四改”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企业联村、部门帮村、园区带村”等全民共建新农村活动,形成了“一村当先,十村示范,百村创建”的良好局面,探索和实践了具有台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

    城乡建设协调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15.4亿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发建设了新区,经营改造了老区,城市“北扩西进”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累计完成居民区改造54万平方米。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县城新增人口2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8%,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和有线传输实现全覆盖。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为99%、85%。城乡居民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五年累计改造公路总里程205公里,新修村油路427公里。完成县城客运站改造,新建达牛、西平两个客运站,开通了农村客运线路43条、732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客车。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审核、核准事项190项。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业税全部取消,粮食直补政策全面兑现,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圆满完成。完成了镇场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编制精简了33%;事转企工作顺利推进,新华书店、台安宾馆、房产处等19家事业单位成功转制。县供热公司通过转变经营体制,结束了长期亏损局面。完成14家基层粮库授权经营和职工身份置换,化解粮食企业不良贷款3.4亿元。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1亿元。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林改面积14.2万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台安高中晋升为省示范高中,职教中心晋升为省标准化职教中心,13所农村初中进入省市标准化初中行列。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新建、改造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城乡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基层卫生院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达100%,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防控 “非典”和禽流感实现无疫区和零病例。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人口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保障管理体系。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一站四室”全部达到省规定标准。先后成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经典诵读示范县、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县、省级生态试点县、全省第一个“无毒县”和省级“平安县”。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加速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台安,主要做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预计,全年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04个,到位资金28亿元,完成年计划27亿元的104%,同比增长2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投资5亿元的年产22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投资3亿元的年产10万吨重钢项目,投资3亿元的盛益四季花园开发项目等16个亿元以上新开工大项目势头强劲。投资3.8亿元的年产15万吨彩涂板项目,投资1.5亿元的海绵钛及镁粉、铝粉项目,投资1.2亿元的年产10万吨预熔型冶金辅料项目等10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年底前基本完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新增进出口自营权企业4家,总数达到23家,出口创汇完成970万美元。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

    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全县涌现出11个县级试点村和36个镇级创建村,其中雷屯村进入全国文明村行列。82家企业、89个部门与共建村建立了联、帮、带关系,形成了全民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全力实施“四清四改”工程,清垃圾、粪堆、路障、柴垛2万余处;实施农村饮水工程50处,解决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卫生厕所3100个;新建生物质燃气站5处;投资400万元新修砂石路200公里;投资2600万元新建村屯“五统一”精品街路86条、60公里,新建改建村址29个。投资425万元新建文体广场20处。规划建设了占地500亩的农产品深加工园区。投资1.5亿元在鞍羊路两侧新建温室大棚5120栋;投资1.2亿元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60个,畜禽舍629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农民经纪人达到1500人。

    (三)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2.5亿元,同比增长23%。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6%,对财政贡献率提高6个百分点。全年争取金融部门贷款3.5亿元,争取企业贷款贴息1500万元。金山钢构彩板有限公司、华油石化有限公司、博达化工厂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投资4000万元,拓展了项目发展空间,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入园项目总数达4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已有25家企业投入生产,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4.5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同比增长34%。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取缔了高能耗、高污染小炼钢、小炼油企业,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降低5.6%。投资6000多万元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治理,关停水污染物排放超标企业10家。

    (四)服务业水平日渐提高,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全年改造建设“农家店”70个。盛益四星宾馆开工建设,家和美商城投入使用,爱家建材超市等专业市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和信息、中介、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集中开展了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辽宁仁泰食品集团被商务部确定为“双百企业”。完成了《西平森林公园整体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旅游设施不断完善,生态游、农家游逐步兴起。

    (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面貌明显改善

    城乡建设总投资完成3.7亿元。完成居民区改造1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日供水能力增加到1.2万吨。城区主街主路两侧人行道新铺彩砖近3万平方米,改造主街路和巷路7条,新建健身广场10处,规范、更新广告牌匾700余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全面推进。总工会综合楼、财政局综合楼、公共行政服务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文体中心、盛益四季花园小区全面开工,西出口改造稳步推进,护城河改造全面完成,老边沟改造完成一期工程,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垃圾处理场、小龙湾改造、烈士陵园搬迁等工程相继完成,汉卿广场、新区人民广场及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为城市增添新亮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整体服务功能显著提高,13个镇场完成城镇规划修编工作。

    (六)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年初承诺为城乡群众办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优先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8350人;新增劳务输出7068人,劳务输出总人数达5.3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扩面分别实现1519人、2138人、1024人、1400人。农村低保实现提标扩面,保障对象由6000人扩大到10700人。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供销系统退休人员工资问题、乡镇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参保问题等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大幅度提高了公教人员工资标准,月工资由2005年的900元提高到目前的1600元。

    (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投资3900万元,建成了黄沙坨、富家等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台安高中塑胶运动场,为全县150所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地面接收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不断提高。争取资金547万元,改扩建基层卫生院10家。计划生育率实现99.3%。城乡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城乡文体活动广场30处,全年举办大型文体活动50余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连续四年实现安全生产死亡事故为零。金融、保险、供电、通讯、气象、统计、国土、工商、物价、档案、技术监督、食品和药品监督、消防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八)依法行政明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

    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为100%。建立健全了行政决策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四无”县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五五”普法深入实施,广大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清理整顿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吃空饷”问题,人员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政风行风日趋好转。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行政行为和资金使用程序进一步规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和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信任、理解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税源建设相对滞后,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工业经济对财政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支柱型企业不多;三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够平衡,农民持续增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四是相对落后的文体活动设施还不能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上述问题,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工作目标及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加快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使全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本届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省内沿海“五点一线”开发的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以“工业立县”战略为牵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努力构建文明、富庶、和谐的新台安。

    到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省县(市)区中上游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是2007年的3倍。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是2007年的3 倍。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万元和1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5平方米和27平方米。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面均达到100%。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95%。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达到“富民产业升级、基层组织创新、村屯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向上、社会保障有力、群众安居乐业”的标准。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0万人。城市供水、供暖、供气、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和公共交通网络较为完备,小城镇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明显增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加快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电影院、体育馆等文体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其他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科技、卫生全面进步,全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任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8亿元,同比增长15.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6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4.3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3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00元,增长11%;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

    按照上述预期目标,新的一年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

    继续实施“四个一批”的项目推进机制,全力以赴招商引资上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亿元,增长25%。全年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30个以上。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创新招商方式方法,精心组织好各类招商活动,全力引进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对地方财政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努力实现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新突破。在招商区域上,内资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为重点,外资以香港、台湾、韩国、日本为重点。在招商产业上,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化工、农产品深加工、房地产开发及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年新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

    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健全和完善大项目推进机制,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签约项目抓开工,后续项目抓启动,储备项目抓谋划”的思路,形成项目滚动推出机制。重点推进风力发电、台安兴隆商贸城、重型汽车销售组装、湖畔花园、零甲醛环保秸秆板等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开工。加速推进年产22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年产10万吨重钢、年发电2.4兆瓦生物发电、年产6.8万吨α—烯烃、年产4.5万吨高档耐火材料、年产30万吨重交道路沥青等续建项目竣工投产。

    努力营造最佳投资环境。完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将面向公众、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充分发挥工业园区项目代办窗口作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建立支持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深入开展软环境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大力营造诚信为本、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为投资者提供最佳创业环境。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经济实力

    以“六新”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巩固提升传统农业。严格耕地管理,实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加强标准粮田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8亿斤以上。加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亩,治理涝片15万亩;完成节水灌溉工程2处,灌溉面积8000亩;全面启动小柳河整治工程;更新改造排灌水站4座。以村屯绿化和西北部沙化治理为重点,植树造林1万亩,培育市级绿化先进村50个、“环境优美镇村”6个。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鞍羊路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投资1.5亿元,新建温室大棚5000栋,确保三年完成新建温室大棚1.5万栋,全力打造设施农业大县。全县新发展蔬菜保护地面积1.8万亩,新建村外牧业小区30个。继续深入开展“万元村”创建工程,新增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村10个以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和特色品牌带动,培植、壮大年加工3万吨肉鸡、年屠宰10万头肉牛、年加工1500万只肉鸭、年产1万吨熟食制品、年孵化3600万只种雏、年孵化2400万只蛋种鸡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肉蛋鸡、精制米、鲜果菜等龙型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应用。加强动物卫生管理,健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屯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个试点村的规划编制任务。深入实施“四清、四改”工程,村屯“四清”覆盖面达到80%以上。完成农村饮水工程43处,彻底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改造维修县乡公路63公里,新铺村屯柏油路和砂石路100公里,新建村屯“五统一”精品街路100公里。建设高力房、新开河客运站。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村级生物质燃气站4处。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厕所3000个。       

    (三)做大园区、做强企业,加速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坚持“工业立县”发展战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

    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要求,加强土地储备,做好项目筛选,全力推进县工业园区建设。开工建设工业园区第二变电所等重点工程,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全年新入驻5000万元以上企业15个以上。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建立健全投资、担保等扶持机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全力培植主导产业。围绕化工、矿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配套、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针织服装等主导产业,通过外引内联、增资扩股,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引领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5个。做大做强优良智邦、奥鞍耐材等重点出口企业。全年出口创汇实现1000万美元。

    扶持壮大骨干企业。通过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等激励政策,全力争取金融部门贷款投放,重点扶持华油石化、金山钢构、仁泰食品、博达化工、奥鞍耐材、康博士、天河重工、鞍山海量等现有骨干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27亿元,增长20%;销售收入实现78亿元,增长20%;实现税金2亿元,增长16%。全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3—5家。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企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发展,大力发展低能耗、环保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小炼油、小炼钢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反弹。强化重点排污企业整治,有效解决小柳河水污染等问题。

    (四)繁荣城乡市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坚持传统商贸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发展,加强城乡市场与商贸网络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城乡居民消费。三产增加值实现29.5亿元,增长17%以上。

    抓好各类市场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县城综合农贸市场改扩建和黄沙坨农贸市场建设。盘活博达商贸城,规范家和美商城、安赛特超市、大庆路农机一条街等流通市场经营秩序,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台安兴隆商贸城等项目落地开工,不断拓展城乡消费领域。

    加快物流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支持金色谷农资超市等现代物流公司发展壮大,规范发展镇村农家超市,构筑多形式、多层次的商贸营销网络,全县新发展镇村便民店60家。巩固提升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劳务中介、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开发少帅陵、张学良出生地、张老道家宅等地域民俗旅游资源,加快推进西平森林公园和大麦科湿地整体开发进程,开通台安旅游线路,纳入沈阳、鞍山旅游网络。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以西平村、岳家村、雷屯村、梅家村等为重点的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游。

    (五)加快城乡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以改善公用基础设施为重点,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3.5亿元,其中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7000万元。

    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继续加大居民区巷道改造力度,完成振兴路、胜利路人行道彩砖铺设3.5万平方米。实施公园、环城路和部分主街主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完成老边沟整治二期工程。综合治理三角、陆家排水站和胜利干渠、九股河,基本解决城市防洪及生活污水排放问题。规划开发县城西出口,完善道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积极推进人民广场南、党校北、红旗路南等旧居民区改造,新开发住宅面积10万平方米。完成北外环路、污水处理厂选址、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等公用事业改革,努力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加大城市建设用地储备力度,严格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加速城镇化进程。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原则,继续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交通秩序混乱、广告牌匾杂乱、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问题。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物业小区管理,发挥社区、物业小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居民关心城市、爱护城市意识。

    (六)提高财政综合实力,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政府调控资金能力。

    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继续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的征管力度,抓好房地产、重点工程等开发建设性税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税、抗税行为,营造良好税收征管环境。

    完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镇场区财政增量部分留成比例。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办法,提高镇场区公共保障服务水平。深化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增强财政支出透明度。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拓宽集中支付范围,扩大集中支付比重,提高资金运行效益。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强化上跑三级意识,紧紧把握国家投资导向,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捕捉信息,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尽早谋划,主动出击,加强联系,积极对接,最大限度争取上三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严格收支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规模和范围,压缩非刚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确保刚性支出、法定支出和政策性支出。加强预算执行审计、重点专项资金使用审计,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上。

    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整合县劳动技能培训中心、职教中心等就业培训资源,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年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000人,实名制就业再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实施普惠制农民培训工程,全年有组织培训农民工2000人以上,有组织劳务输出3000人以上。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扩面分别完成500人、1000人、3000人和200人。认真落实低保政策,实现应保尽保。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进一步抓好社会救助工作,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进程,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大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县城视频监控全覆盖,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巩固“无毒县”创建成果,提升“平安县”建设水平。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贯彻实施《信访条例》,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文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县文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投资2000万元,建设多功能全民健身场馆一处,建成城乡文体活动广场45处。加强镇场区文化站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群众性文体组织作用,以社区、校园、企业、乡村文化大院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举办第七届全民运动会,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水平”普九通过省政府验收,第二高中争创省示范高中,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保参合农民受益。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8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9.8%。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执政能力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努力建设高效务实、公平规范、廉洁勤政的人民政府。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为民型政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干的作风取信于民,以实在的业绩造福于民。

    坚持规范透明,建设务实型政府。加强环境建设,营造公平和谐的公共环境;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创新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机关运转效率和工作效能。依法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诚信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勤政高效,建设清廉型政府。不断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作风,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引导和教育公职人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大力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压缩会议,精简文件,降低执政成本,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目标任重道远。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光荣而艰巨;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