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安县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府办公室文件-台安县人民政府

台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安县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府办公室文件-台安县人民政府
台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台政办发〔2023〕21号
台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安县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台安县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业经县政府十九届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台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台安县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结合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健康台安建设,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深度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贯通,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支撑,奋力实现台安全面振兴新突破。

二、工作目标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旨在立足县域,围绕"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着力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优化服务,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让群众就近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到2023 年底,我县将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到2025年,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持医共体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的紧密型医共体。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65%的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工作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为统领推进医共体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资源优化,统筹推进。优化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县级医院核心带动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

(三)坚持公益属性,创新机制。逐步破除医疗资源、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逐步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属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受益。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重点,为群众提供更优化、更便捷、更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四、实施步骤

(一)论证和谋划阶段(202310月末前)。正确处理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突出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强化公开透明和规范操作,通过系统谋划、细化政策、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确保2023年底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二)政策出台阶段(202311月-12月)。制定和出台台安县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医共体内部机构组建,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工作部署会议,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医共体建设的配套政策。

(三)全面实施阶段(20241月—12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推进“六统一”管理,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组织开展医共体建设工作分析评估,总结阶段性成效,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深化发展阶段(20251月-12月)。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全面实现医共体内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实施内容

(一)完善治理结构牵头部门:县医管委办公室;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公室、县卫生健康局、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审计局)

1.完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完善由县委、县政府牵头,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为成员的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委),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制度和考核监督等重大事项并履行监事会职能。医管委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健康局,承担医管委日常工作。建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共体之间权责清单,厘清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共体之间的职能职责。

2.设立医共体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设立医共体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医共体理事长负责制。医共体党委发挥把方向、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事项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

3.组建医共体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由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提名选举产生,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理事,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内部设置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财会中心、质控中心、采购供应中心、公共卫生中心、信息中心等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在系统内调剂,人事、工资等关系保持不变,负责医共体组建推进及日常管理,制定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管理团队聘任和考核制度。理事会办公经费由县卫生健康局列支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理事长办公会议是医共体行政、业务议事决策机构,由理事长召集并主持。

(二)理顺管理体制。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配合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

1.组建紧密型医共体以县恩良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

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结核病防治所(院)、各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组成紧密型医共体,各医疗机构在理事会领导下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采取医共体内医疗机构独立法人代表的紧密型架构。县恩良医院及中医院为牵头医院,带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各项工作。恩良医院负责包保韭菜台镇、黄沙坨镇、达牛镇、桑林镇、新台镇、台东街道和八角台街道辖区内的医疗机构;中医院负责包保高力房镇、新开河镇、西佛镇、桓洞镇、富家镇辖区内医疗机构。待时机成熟,逐步将民营医院纳入医共体。

2.医疗卫生机构领导任命。主要领导由医共体党委提名,报县卫生健康局按原管理权限和组织程序进行考察任命。副职由各机构党组织或领导班子提名,经医共体党委同意,报县卫生健康局按原管理权限和组织程序进行考察任命。

3.各级医疗机构职能定位。牵头医院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杂症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患者就医可自主选择医生,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不受限制,可根据病人病情及病人自愿选择县级医院。牵头医院下转患者根据区域规划对患者进行转诊。

4.加强县域医共体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防协同。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县域医共体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加强医防协同、资源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可通过在县域医共体设立公共卫生专员、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派驻联络员等方式参与县域医共体内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提出决策建议。加强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公共卫生科建设,配备符合疾控部门有关资质要求的人员,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责任。

规范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医疗保障局;配合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

1.保持“八个不变”。即: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保持不变;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持不变;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单位性质保持不变;基本功能定位保持不变;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保持不变;人员身份保持不变;人事关系保持不变。

2.加强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明确县域医共体建设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引导资源和患者向乡村两级下沉,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县域医共体考核,考核结果提交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审定,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划拨、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以及县域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在对单一医疗机构监管基础上,强化对县域医共体整体监管。县域医共体要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向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等方面倾斜,合理确定医保基金结余、绩效工资等在各成员单位的分配。

3.优化县域医共体内部管理,实行“六个一体 ”管理。

1机构一体。打破横向和纵向医疗机构行政壁垒,明晰办医主体。整合县、镇医疗机构、疾病防控机构及村卫生室,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

2人员一体。医共体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的原则,统一岗位设置,加强聘用管理。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和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求的前提下,医共体根据工作任务、岗位职责要求和医务人员能力水平,对人员实施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调剂、统一培养、统一使用,并实行备案管理和动态调整。

3信息一体。引进信息管理机构,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医共体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信息。整合优化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医共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推进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在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运用,基本实现“首诊检查、县诊断、区域互认”,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4管理一体。将管理权、经营权、人事调配权和收入分配权等下放给理事会,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服务效率和发展动力。医共体实行统一管理,做到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统一。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医共体内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实行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管理。实行统一绩效考核管理和分配制度。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自主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5保障一体。以县医保局为主体,落实药品(耗材)联合议价采购制度,由医共体采购供应中心统一集中采购管理。依托县牵头医院建立县域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实现医共体医疗资源和服务资源的全面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6服务一体。加快创新医防融合新模式,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完善医共体内双向转诊标准规范,畅通医共体内双向转诊通道,逐步实现有序合理转诊。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体现“预防出效益”的理念,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四)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县疾病预防控制局;配合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      

1.提升县域医共体重大疫情应对和医疗应急能力。健全县域医共体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发热门诊(诊室)、哨点医院等监测任务,配合疾控机构做好疫情核实等工作。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重症医学科对基层的指导,提升重症、危重症识别和急救能力,畅通绿色转诊通道。加强重大疫情医疗资源和物资储备,加强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建设,完善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县域内重大疫情应急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

2.拓展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级医院要设立全科医学科,组织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加强全专结合、中西医互补,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签约服务。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对居民非急诊就医首诊负责机制,对确需转诊的签约居民,及时联系转诊,跟踪上转医院治疗过程,做好下转接续性服务衔接。县域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对转诊合理性、规范性进行审核,在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和预约检查等方面预留20%以上的资源优先保障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患者。

(五)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保障政策(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医疗保障局;配合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

1.落实政府投入保障责任。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财政部门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支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县域医共体内符合条件项目的支持力度。

2.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年度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率、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就诊率、县域内基金支出比例等方面的考核,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健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完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全面推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按床日付费,探索适合门诊医疗费用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的考核管理,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导向,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拨付相挂钩,实施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并通过倾斜性医保报销政策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3.加强医疗保障政策协同。实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要统筹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逐步提高县域医共体服务性收入占比。落实一般诊疗费价格政策,可以调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与医保基金统筹能力和患者承受能力相衔接。医保报销目录中增设基层适宜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 )。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促进互联网复诊、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医保政策、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衔接,确保县域医共体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六)抓实“十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医疗保障局;配合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

1.深化简政放权。将管理权、经营权、人事调配权和收入分配权等下放给医共体理事会,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服务效率和发展动力。充分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用人管理、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务人员职称聘用、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医共体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按照县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执行。

2.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县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中医诊疗中心建设。恩良医院、中医院分别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中心建设工作。到2023年底,县恩良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达标,县中医院达到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创建二级评审工作。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镇卫生院等级评审等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医共体总医院临床科室领办乡镇卫生院相应的科室或设立专家工作室,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与能力相匹配的手术项目。实施乡村医生“镇管村用”,以镇带村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3.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和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的路径,通过压缩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和不合理使用、控制过度检查检验等方式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确保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4.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合理确定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和薪酬水平,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待遇水平,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落实医共体内部薪酬分配自主权,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并与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脱钩。医共体内部薪酬分配应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紧缺人才、业务骨干、偏远乡镇、全科医生及基层医务人员倾斜。不断优化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有效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充分调动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就医需求,实现基层就诊率达到65%的目标。鼓励对医共体负责人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实施年薪制。

5.统筹药事管理。统筹开展医共体内药事管理,在优先采购使用基本药物、医保目录内药品的前提下,实行县镇村三级用药统一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根据群众用药需要,按照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的原则,重点下沉慢性病、特殊病及抗癌药物用药品种,满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分级诊疗工作需要。降低药品采购成本,保障供应。加强处方点评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促进合理用药。

6.规范诊疗行为。县级医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按照统一规范的病种路径,对照医院能够收治的病种目录,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目,确保病种数、病例数、入径率、出径率达到规定标准。对于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协作诊疗的病种,要结合实际制定医共体内连续诊疗路径,实现诊疗服务的规范一致、连续衔接。医共体牵头医院要强化医共体内各机构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推动县域内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

7.实行病种分级管理。县恩良医院、县中医院主要负责“100+N”病种以及重症患者收治,对医疗卫生单位提供技术帮扶,对县外实行集中转诊。镇街道卫生院主要负责“50+N”种常见病住院、急诊转诊、接收下转患者康复。

8.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强县中医院建设,强化中医医院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提升中医特色诊疗和综合服务能力。县中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的专科联盟全面开展县乡村一体化服务。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中医科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非药物疗法,开展健康养老、养生治未病、妇幼保健、慢病康复等中医药健康服务,探索开展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

9.促进医防工作整体融合。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体检、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加强慢性疾病健康管理,按要求落实公共卫生服务。

10.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发挥医共体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集中的优势,充分整合人员队伍、技术装备、医疗信息、物资储备等县域资源,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应急队伍能力,不断健全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能力。

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改革,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最终目标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让县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带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用改革开放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医共体建设,突破体制机制约束,提供相应政策支撑和保障。

(二)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实现台安全面振兴新突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制定任务清单,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

(三)明确目标责任。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中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要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加强跟踪问效。

(四)落实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和互联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政策,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卫健部门负责制定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方案,协调解决医共体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部门负责按干管权限对医共体党政班子进行考察任免;宣传部门加强对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广泛支持的氛围;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备案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落实与医共体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和补偿激励政策;医保部门负责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医疗服务价格调和参保居民待遇落实,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药品耗材招采;人社部门负责完善与医共体相适应的人事和薪酬制度,建立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激励政策;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药械质量的监管工作;审计部门负责指导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责任审计和资产管理。

(五)加强督查评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共体建设的指导与管理,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指导、督促工作有序推进。县医管委制定医共体绩效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与医共体组织方式、运行模式相匹配的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

强化社会稳定要组织开展医共体建设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培训工作,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医共体建设的必要性,积极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主动性,保障医疗卫生队伍稳定。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引导群众逐步转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凝聚社会共识,为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相关信息